Thursday, February 14, 2008

基督日报—共同体的经济使役

《基督日报》的”共同体”背景


华人教会的领袖(如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总干事胡志伟牧师和美国大使命中心创办人王永信牧师)与社会各界人士(注1)对《基督日报》(Gospel Herald)(前称《基督新报》(Gospel Post)的发展,怀有疑虑的的原因,是《基督日报》的经济来源。

《基督日报》是否有强大的组织与财力在背后支持?不可能没有。很难想象靠施勇仲夫妇的能力,而没有Verecom和Verelink及其同系网站如Christian Post, Christian Today, Christianity Today, Crossmap, Christian Herald,基督时代,福音时代,伟仁大学的新闻系等庞大网络支持,特别是记者,电子科技,网站支持、及新闻信息,办事处的互通互用,《基督日报》能在短短几年便在美国、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澳洲和加拿大设立公司,招揽一大批”人才”(注2),愿意替《基督日报》差不多等于无偿服务。他们每到一处,为要获得信任和支持,都会告诉教会领袖,这些机构都是他们的伙伴机构。


基于这个背景资料,入手研究之时,首先要确定基督日报和耶青的关系,其营运的方式,和资金的流向自会明白。



《基督日报》在共同体的双重功能


《基督日报》,像其它网站或报纸,在张在亨牧师共同体的任务,除了是”喉舌”和渗透教会的工具性作用外(注3),本身是他的共同体的成员,对共同体的事业而作的”经济使役”,是效忠与参与共同体的上帝国理想的具体表现。如在美国和日本,ACM的成员要分别为Christian Post和Christian Today经济使役。在国内的耶青可以在”基督时代”和”福音时代”工作。有些,则短期来香港《基督日报》”实习”,都是耶青的会友为《基督日报》经济使役的其中一些形式。


耶青藉”经济使役”对共同体的双重贡献



首先,围绕着张在亨核心的共同体里,在他建立的上帝国度于地上的精神感召下,耶青的会友,或在耶青较积极的份子,会安排在共同体的公司里经济使役,《基督日报》是其中一个,主要的目的,是”解决财政”,这是耶青的骨干所最关心的目的。这是《基督日报》的主要功能。”使役”是耶青习惯使用的韩文述语,即事工、事奉之意。藉”经营报纸来赚钱”,是他们所共同拥有的一个使役的”标干”,与共同体其它的的报纸Christian Today, Christianity Daily, Christian Herald等一样作用。《基督日报》的任务,是在华人地区和华人散居的地域,吸取华人教会经济支持,基督商人的广告,并借用华人教会读者群的市场价值,吸收其它商业赞助。它以商业登记成立,并不组成非牟利团体,因其运作形式是由受委托的耶青成员自己集资的,并以纯商业的形式运作,所以其董事会成员亦即”股东”。这是他们对共同体的劳力与经济的双重贡献。
如果是商业运作,他们只需要向董事交代和负责营运所得的利润。重申这是起初经营《基督日报》的构想,也是共同体其它报纸的做法,这是共同体的经济来源(注4)。据说,伟仁神学院的经费,也是藉《基督日报》的奉献支持。

香港基督日报事件,引起社会和教会的关注,香港《基督日报》的生意一落千丈,拖累各地《基督日报》。急谋应变,企图藉转为非牟利团体,属逼不得已,是两手准
备。


注1︰香港経济日报曾以专题报导香港基督日报的”财务”问题,引发起所谓”基督日报事件”及”香港基督日报独立调查团”对耶青及基督日报的调查。

注2︰见耶青情报︰”美加及香港基督日报新人事”。
http://i.mop.com/Solafide/blog/2008/04/06/6329890.html

注3︰见耶青情报︰”通报︰耶青己渗透三自教会” http://i.mop.com/Solafide/blog/2008/04/16/6358926.html 及其后北京市海淀堂之声明。

注4︰日本救世军军官山谷真少佐,在网上刊登张大卫为前统一教领袖的历史,影响他在日本办的网上报纸的生意,兴讼要山谷真少佐赔偿一千万丹损失,可作为”经济使役”的佐证。

来信请寄︰ydwatcher@gmail.com


No comments: